信联来了,请保护好你的征信 征信不好真的不能贷款了
面对当今互联网金融高坏账率的局面以及争议较大的现金贷行业现状即对于借款人的资质审核存在难点,究其原因仍然是对其个人信用背景不了解所致,所以这就急需国家对于个人征信市场的完善。
”
信联应运而生
央行在以前就成立了征信中心,负责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的上传、共享和查询,然而,互金机构却不能向征信中心上传和查询数据,因此央行征信中心的服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社会各界对统一个人征信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想法,比如今年年初,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爱钱进CEO杨帆发表的对于个人征信市场化的看法。杨帆表示,“市场化的征信体系建设才能让征信市场更加活跃、让征信服务更加完善。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投入大量精力自己开展征信体系建设,以更好地识别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但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如果有一个较为健全的征信体系,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应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这同时也意味着服务费和利率的降低,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所以,大环境下,信联应运而生。据《财新周刊》报道,央行已决定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下称“信联”),由中国互金协会牵头,2022年底正式批筹。据了解,这一平台将把央行征信中心未能覆盖到的个人客户金融信用数据纳入,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的信息共享,以有效降低风险成本。
信联与央行征信的分工
据《财新》引述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春的话说,央行初步的思路是,个人征信机构按照业务范围分类监管,持牌金融机构的信息由央行征信中心采集,新成立的综合类个人征信机构,采集持牌金融机构以外,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个人信用信息,两者都可以给银行或银行以外的机构提供服务。
信联能带来什么
信联通过实现个人征信对非持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中掌握个人债务信息的互联网金融和小微金融的全面覆盖,与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的互补,有效解决了个人征信问题,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征信市场的数据采集场景割裂化、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
“信联”的成立标志着个人征信市场化的开始,据了解,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北京华道征信8家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机构,有望参投这一平台,每家各占股约8%,已经签订了入股初步协议。入股“信联”之后,上述8家征信机构都要“改头换面”,未来的名称不能再冠以“征信”或“信用”,将定性为数据服务商,其可根据各自掌握的数据进行加工,为社会提供多元化数据服务。
信联遇到的挑战
(1)央行等监管机构所希望构建的征信业管理架构需要尽快明确,比如允许报送数据和查询数据的机构范围需要理清。
(2)对于特定对象的数据是否采纳也需要明确,同时在数据采集方面,也需要更加专业,协调好各方数据以及数据在采集和展示中要把控好个人隐私。
(3)征信数据使用的场景需要增加,因为目前在央行征信中心查的数据只能用在放贷这个场景。
不管平台自有风控再怎么优秀,坏账仍然无法规避,同时作为一个企业,为了保证收益,不得已采取依靠高息差覆盖高额坏账率的方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信联的成立,使个人征信市场化,可以从根本上斩断这一恶性循环的发生。不过信联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这些方面国家怎么应对需要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