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现金贷被规范且趣店股价腰斩,但个人征信的潘多拉魔盒已打开
个性化分期

虽现金贷被规范且趣店股价腰斩,但个人征信的潘多拉魔盒已打开

周六,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业界大多认为管理规范来的正是时候,因为被关注的趣店的股价也从上市当天30多美元跌到现在的13块多美元直接腰斩,但醋哥以为或许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大量使用个人征信的潘多拉魔盒已彻底打开,未来只会更凶猛。 个人全画像征信数据已初步完整 上周末加班吃饭,同事用花呗结账时聊到额度,发现都开通了支付宝的花呗,有人额度是1k,有人额度是6k,而且都开始用来消费了。有同事说,花呗就象一张小额信用卡,使用后自动还款超过30天的才计息,所以卡片信用卡使用频率变得越来越少;还有同事说已在支付宝付款方式中直接默认为花呗。确实如此,就在支付宝的付钱界面,最下面也一直提醒大家“一键换为花呗付款”。醋哥认为这不只是一张小额信用卡,更代表着支付宝中的芝麻信用对个人征信画像数据的全面构建完成。 对于个人画像的构建全面围绕着交易的场景来完成,从最初购买品类较少的产品,到现在可以在支付宝中完成品类越来越丰富,从衣到食,再到现在的出行与住宿。 尤其是围绕着钱的主场景,购买物品包括餐饮,以前是传统信用卡或现金或网银或银行卡,后来是支付宝,现在可以支付宝中的花呗;个人理财,从余额理财再到理财超市;借款则是较大金额的借呗。还包括电费话费水费等等代理业务,以前这些还分布在不同机构中,现在个人征信全画像己是不间断的连续的覆盖了几乎所有场景,贯穿了个人的收支转账、钱财管理、借贷还款等几乎个人全量资金管理,只在一个机构。 而且,这些信用不只用在了现金贷中,而且如醋哥在《工商银行抢占全场景,左手C端京东,右手B端用友》文章中所说,虽然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死了不少,但芝麻信用通过达到一定级别即可以免押金用车,跨界为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赢得了更多实践和场景,进一步打开了市场大门。 个人征信的生态玩家 在中国个人征信的市场玩家,官方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巨头除了蚂蚁金服以及紧跟其后的微信信用外,还有谁那些呢。在美国,有一家叫FICO的公司,全称是Fair Isaac Corporation,中文名为费埃哲公司,是美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针对个人用户群体,通过对接美国三大征信局(Equifax、TransUnion和Experian)收集的约2亿消费者的信贷数据,销售其信用评分,在2013年、2014年和2022年,FICO营业收入的16%、15%和16%来源与此。 所以,根据醋哥理解,凡是有交易的地方都可以产生信用,所以在今日头条上可以看到51信用卡公司推出的51征信广告;另外金融机构中的银行除基本的信用卡数据外,有的也在建立垂直人群的连续全数据的画像,如招商银行等。 但未来格局会有什么变化,除了众所周知的因素外,其实格局差不多已经确定。应用时代即将到来。 你会交出征信吗? 对于征信生态中的企业,你还会给更多的信用数据吗?你会使用个人征信吗?不知道你会不会,但醋哥会的。一是在未来社会中,信用价值越来越高,不提供都是不行的。二是就上个月下旬,据网上报道,芝麻信用投入10亿元,将尝试在从多领域代替个人押金,现实诱人呀。 押金本来很简单,后来不知怎么就成了一种很玄的东西。各类押金被整合,各色利益机构将被重构,是大快人心的。尤其是公交卡,充值的地方非常多,但是卡坏或稍有问题后找修理的地方就难的要死,地理位置偏远不说,还得跑至少两趟,提交卡片一趟取现金再来一趟。看到有新的公交刷卡形式,醋哥希望早点在全国大面积开展。 其实,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就象马老师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的 “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同理,未来一定不会只是拥有个人征信公司的天下,未来是如何用好个人征集的公司,这,只是开了个头。
宋清辉:中国现金贷监管可借鉴美英经验强制约束
个性化分期

宋清辉:中国现金贷监管可借鉴美英经验强制约束

近期,以现金贷支撑业绩的趣店赴美上市,引发争议并成为关注焦点。随着国内“现金贷”业务崛起,其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物。 最早,现金贷起源于国外Payday Loan(即发薪日贷款),随后在我国加剧异化。一段时间以来,现金贷借贷利率呈井喷之势,远远超出法定上限(年利率36%)。伴随着不规范平台的“现金贷”引发的风险和纠纷不断增多,我国对现金贷的监管逐步加强。 Payday Loan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并在2006年左右在英国开始发展。该项业务具有无抵押担保、无场景、无指定用途等特点,通常贷给客户金额在100~1000美元之间,用于周转应急,并约定在发薪日用薪水归还。Payday Loan在美英两国业务发展迅猛,规模急剧扩大。2014年末,美国Payday Loan已累计1200万活跃借款用户,超过总人口的3%,放贷金额约460亿美元。在英国这个数字同样惊人,英国Payday Loan 2013年达到高峰,市场价值达到25亿英镑,活跃借款用户超过总人口的2%。 跨越式发展的同时,Payday Loan的发展也曾饱受争议。毕竟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面向低收入人群的高利贷行为,若一旦客户无法一次性归还借款时,就会大概率选择延期,那么利滚利就会导致客户原本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将会承担巨额利息。 Payday Loan面临风险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全球金融形势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储蓄习惯。更重要的则是行业发展初期,英美两国对Payday Loan的监管缺失所致。特别是在突然发生金融危机时,将会有大量的人群因暂时的财务困难而涌向现金贷平台寻求小额融资,而后进入续借、被反复收取滞纳罚金、面临高压催收的怪圈,影响国家稳定大局。在此背景之下,美英两国的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干预”,均出台了专项办法对该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 美英两国对现金贷放贷机构的监管,均有较为严密的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如美国现金贷放贷机构必须无条件接受《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信贷机会法》、《联邦贷款法案》、《真实借贷法》等约束,同时还需接受监管部门的一些优化产品等方面的建议。美国监管部门曾建议Payday Loan允许出借人提供两种长期贷款方案:一种是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且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贷款,违约率控制在5%之内;另一种则是年化利率上限为28%,申请费用不能超过20美金的贷款。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则通过《消费贷款管理细则》,对现金贷放贷机构进行监管。其目的是为了让借款机构只向合适的人群借款,避免借款客户通过持续周转、多头借贷等方式承担远远超过其自身可负荷债务总额,从而避免债务缠身、深陷债务陷阱。 作为消费金融的分支,我国现金贷兴起于2022年左右,目前正处于野蛮生长的态势。据清晖智库统计,我国现金贷整体规模接近2万亿元,平台3000家左右,有近20家现金贷或现金贷产业链公司在筹备境外上市。总体而言,“现金贷”具有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完善金融供给体系等较高的社会意义,因为各类平台覆盖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借款群体,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但与此同时,畸高的借款利率、收费信息披露不明、诱导续贷等行为,让部分处在灰色地带赚取高额利润的现金贷公司备受质疑,让借贷者背上沉重负担。 从英美经验来看,我国完全可以适当借鉴,并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和立法工作,如建立准入门槛、明确监管部门以及健全执法机制等形式,实现对现金贷平台的高效监管。此外,还应加强对借贷者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