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征信误区 你中招了吗?
个人征信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否能贷到款。然而很多人对个人征信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99%人都不知道的五大征信误区!
误区1:忘记还款,银行会有邮件或短信提醒
有些银行的客户服务并没有你想像中的周全,一般还款提醒是在最后还款日之前发给用户的。
如果没还款,可能有些银行会在最后还款日之后两三天内有不同形式的通知,但并不是所有银行都有的,因此还是建议各位,如果怕忘记还款,可以在手机或第三方软件设置提醒还款,以免给个人征信带来影响。
误区2:欠款还上了,污点自动消除
除非银行没有上报你的逾期行为,否则一旦记录到央行,就算你后期还清了账单,你的不良记录还是存在的。因为这个记录银行没办法删,央行更不会去帮你删除。只能是继续保持良好的记录,用新的记录覆盖之前的污点。
切记千万别有不良记录就销卡,这是大忌,一旦销卡,你的不良记录就会永远停留在最前面,只有持续良好的使用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误区3:只要不怕催收,就可不还贷款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在不接入央行征信平台的平台贷款,只要不怕催收,就可不还贷款。
小恒提醒,虽然这些网贷平台不接入央行征信,但他们是与芝麻信用、征信公司、信贷机构等第三方征信是对接的。如果你在其中一家平台逾期,那么通过黑名单共享,你的逾期信息也将被其他的平台搜索到,你再到其他平台去申请贷款的时候,平台风控看到你的逾期记录就有可能考虑不批贷款。
误区4:不良信用记录只需交钱就能清除
信用出了问题,一些人会盲目求助网络上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帮助消除不良记录的个人或机构。
目前,央行运行的征信系统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不大可能攻陷央行的系统进去修改。还有人声称通过央行内部工作人员删除,这种事抓住了要负刑事责任的,估计没人会为了几千块钱做这种蠢事。
误区5:个人查询征信会影响申贷
在个人信用报告中,查询记录包括了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查询原因等内容,也是银行重要参考项,若查询记录过多,确实会影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定及放贷。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原因分为本人查询、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贷款审批、异议查询等。其中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按风险要素看可以属于负面类。这类查询记录过多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本人查询不算在内。